挥笔书屋 > 历史军事 > 郡王的娇软白月光 > 章节目录 第34页
    画好后,他将之搁那也不碰,留待明日授课之时用。

    他摸出起先姜琴娘唇肉含着西瓜瓤,黑眸瞥向这边的那张画,展开来自个细细看了会,指尖点在画上人的嘴角处。

    他蓦地低笑了声:怎的这样勾人呢

    却说姜琴娘一口气跑回自个的汀兰阁,坐在绣架边她才松了口气。

    心跳的厉害,像是奔涌不停的潮水,呼啦啦地掀起波浪涌向满月的幕布苍穹。

    她双手捂脸,哀叹了声:姜琴娘,你真不要脸,扶风先生端方君子,你在瞎想些什么!

    好一会心绪稍定,她揉了揉脸,确定不烫了,才轻咳一声,捏起绣花针,心不在焉地刺绣起来。

    她手下是一方朱褐色的细棉布,纹绣的是普通的万寿菊平针。

    每年在收到公输送来的信札之后,等到六月十五,她便会回一趟罗云村,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今年,也不过没几日了,她得在去之前,赶一身衣裳出来。

    隔日,苏重华上书画课之时,姜琴娘如约而至,为了方面练习画作,她还换了身半旧不新窄袖掐腰的短衫。

    小孩儿得知要和娘亲一起上课,顿时兴奋地跳了起来,在听先生讲学之时,格外地认真。

    姜琴娘这一辈子是没上过学堂的,她认识的字会的术数,都是当初那青梅竹马教的,还有一些买卖上的事,则是进苏府后,苏大公子在世时传授的。

    好在她人不笨,特别是在术数上,几乎是一点就通。

    如今学起书画来,本以为会很难,熟料楚辞讲的浅显易懂,很容易就明白。

    轮到练习之时,楚辞将自个画的那副珍珠耳铛图摆前头,先让两人观察了翻实物,再行照着他画的来临摹。

    苏重华暗自憋着劲,捏着小炭条,要画个更好的出来让母亲大吃一惊。

    姜琴娘用不惯触感太硬的炭条,她瞄了几眼苏重华,学着他的模样,握笔的姿势都变换了好几次,仍旧觉得不顺手。

    不对,你要这样握。

    冷不丁耳边响起刻意压低了的嗓音,紧接着手背就覆上了温热干燥的手。

    姜琴娘惊了下,抽了抽手竟然没抽动。

    这样,拇指和食指捏着炭条,手腕发力。楚辞神色认真,似乎根本没意识到男女之别,他握着她手,掰开手指头,将炭条放进去,又捏着她指尖,就那样握着在白纸上画下第一根线条。

    他弯着腰,头靠的很近,从肩背垂落的鸦发拂到姜琴娘鬓角,带来酥酥痒痒的感觉。

    姜琴娘浑身僵硬,她抿起红唇,像根木头桩子。

    好在楚辞示意完便飞快放开她:大夫人,继续。

    姜琴娘指尖微抖,笔下的线条就歪了,右手背上仿佛还残留着楚辞手心的余温,叫她没法继续下去。

    重华,这里画错了。

    她在裙裾上蹭了蹭手背,耳边传来的是楚辞教导苏重华的声音。

    她偏头看过去,就见楚辞像教导她一般,握着苏重华的小手,一点一点帮着改正。

    姜琴娘咬唇,心头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所以,他一贯都是这样对待学生的,不管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

    若是如此,也难免引来女学生的误会,不见上回就有女学生同他倾诉慕艾之情。

    她放下炭条,用帕子擦了手,端起茶盏,垂眸呷了口。

    舌尖感受到茶茗带涩回甘的幽香,她静了静,这才重新捏起炭条,钻心画画。

    一连几日,姜琴娘只在书画课时才上勤勉楼,从画最简单的死物到绿植,最后试着画人,姜琴娘的进步远超苏重华。

    虽不曾学过书画,但刺绣之时常描花样,故而她学起来颇为容易。

    且她原本是想着学懂了能描花样就成,没想到,这一学居然生了兴趣,每日不画上一幅手指头就痒。

    楚辞并不意外,他甚至还鼓励她,想画就一直画下去,指不定哪天炭条画法的流派就在她手里光大起来。

    身为女子,还是一个寡妇,姜琴娘哪里会想那么多,她笑笑,也没将楚辞的话放心上。

    就在姜琴娘一心学书画的同时,苏家在外头的买卖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苏家并不是纯粹只做丝绸买卖,在罗云村,苏家有自己的桑园,村里的百姓养蚕喂蚕,蚕结茧后缫丝织布,织成的布料是为苏家独有的月华锦。

    月华锦才是苏家屹立安仁县的根本,盖因月华锦的产量很少,故而价也高,每年都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苏家绸缎庄里头,自然也卖普通的布料,不过这些布料都是直接从其他织工作坊里进的货,并无多少特别。

    丝绸买卖,是苏家最大的进项,庄子里头的绣坊则要次一些。

    原本姜琴娘正准备着招雇一些女红不错的绣娘,或寻那等擅长改制衣袍样式的裁缝,将绣坊盘活起来。

    她始终觉得,绣坊若是活了,苏家每年的进账起码还要再翻上一翻。

    然,不等她有所动作,古氏便将印收了回去。

    印如今给苏二爷苏航管着,古氏交代他理着丝绸买卖,至于绣坊那边,则丢给了苏三爷苏武。

    苏二爷野心勃勃,拿着印就准备大干一场暂且不论,苏三爷如何的不满,又如何的对绣坊绣娘见色起意,也可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