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 历史军事 > 嫁娇女 > 章节目录 第97页
    《鬼子母神图》,终于到了!

    郑煜澄恍若做梦般:“这是……《鬼子母神图》?”

    喜爱嬉闹的郑三公子郑煜星,此刻也没了玩笑嘴脸,紧盯着那幅图。

    “将此图与那副一并挂起来。”郑煜堂不容置喙,吩咐下人动手。

    忠烈侯不明所以,刘氏却皱了眉。

    她与侯爷并坐,然两人后头,忽然摆了一副画架,挂了两幅画上去。

    “今日终于能得见全图了!”郑芸菡激动不已,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图。

    府奴笑着挂起来,同时拉开系线,两幅画同时展开落下。

    郑芸菡的呼吸都快停滞,却在看到两幅图时,呆愣原地。

    杭若送来的那幅图上,只有一个身穿白底藕粉衫碧蓝裙的女仙。

    鬼子母神呢?

    堂上众人不知画的来历与意义,但见大房几兄妹前一刻的狂喜还未消散,又被失望占据,开始小声议论,

    “怎么了?”舒清桐察觉异样,轻轻扯夫君的袖子,低声问他。

    郑芸菡说不失望是假的。

    到底是哪个混蛋说,鬼子母神图被一分为二的!?

    眼下这两幅,根本还是残图!

    鬼子母神图,至少被分了三份!

    就在喜堂逐渐陷入莫名的寂静时,又有人来。

    “奴才奉怀章王之

    名,奉上贺礼,祝愿郑大人与夫人琴瑟和鸣,百年好合。”

    怀章王府的贺礼到了,是一个长长的木匣子。

    谁都知道,贤太妃如今是新妇的义母,送这份礼并不唐突。

    郑煜堂搀扶着舒清桐接下,来人又道:“大人何不打开一看究竟?”

    郑煜堂轻轻点头,打开了盒子,不由得愣住。

    这里面,是一幅画。

    郑芸菡似乎意识到什么,心头猛地一震。

    怀章王送来的画被展开,身穿玄金华服的鬼子母神,神态安详,立于九天祥云之上,身绕女仙婴孩,竟是说不出的慈祥和蔼,又威严肃穆。

    郑煜堂的眼眶倏地红了。

    母亲,《鬼子母神图》终于全了。

    您……看到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啊啊!!!!!大哥结婚了!!!!

    都给我冒泡祝贺!!!!!!!

    发红包了!!!!!!

    我先睡了,有虫的话明天来捉哈!!!!!!!

    问小剧场的小可爱,这几天的稿子都很赶,所以写完了头昏脑涨,就妹有写小剧场啦~~想看也有哒!!!

    二哥的故事即将开始!!!!!我们二哥不配涌有小剧场吗?

    s:下章……洞房!?洞房有惊喜,猜猜是什么!!!!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娅20瓶;33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洞房

    前朝书画大家怀尘子作《鬼子母神图》,成前朝宫廷珍藏,后于战乱中流落民间,被重利商贾一分为三,成了两幅神女卷与一副鬼子母神卷,多年以来,几乎无人见过这图的全貌,谁能想到,在舒家与郑家的婚宴上,能有此大幸得见完整的《鬼子母神图》!

    拜堂的吉时已至,礼官催促新人准备行礼。

    郑煜堂完全忽视座上等待新人叩拜的二人,只让人把完整的图重新挂好。

    他握住妻子的手,涩声道:“儿时母亲曾说,她会离去,是因为鬼子母神听到她的愿望,成全她不再以那样柔弱的姿态陪伴我们。她虽走了,但化作了鬼子母神守护我们。你可愿将它当做我的母亲,一并行礼?”

    父亲继室在堂,却要对画行礼,将画作人,鲜有先例。

    舒清桐掩在盖头下的唇轻轻弯起,她一并握住丈夫的手:“我猜,婆母若见到我,一定很喜欢我。”

    郑煜堂眼底水光闪动,想到了那个梦。

    梦里,母亲拉着她的手,与他的放在一处。

    “吉时已到,新人拜堂——”

    两人共持一条花球彩带,转身向外。

    “一拜天地——”

    拜完天地,转身朝内时,两人真正对着的,是正中座后整齐挂立的《鬼子母神图》。

    “二拜高堂——”

    面向彼此,郑煜堂眼中只剩她。

    “夫妻对拜——”

    不错,母亲的确很喜欢你。她早已穿过遥遥时间之海,看到了她儿心中欢喜,于那个看似荒诞的梦里,给了他提示。

    礼成,新妇被送入洞房,郑煜堂须得在外接待宾客,今日,郑煜澄和郑煜星都得为他挡酒,任重道远。

    侯府宴席一片喧哗热闹,郑芸菡还呆呆的站在喜堂里,看着那副终于完整的鬼子母神图。

    忽的,她听到有人要告辞。

    是怀章王府派来的人,送完画,观完礼,须得回府复命。

    郑煜堂与他客套,问到了怀章王,那人道:“安阴公主一事牵连甚广,数案并审,诸入益州昙州,五原郡等地皆起了不大不小的乱。尤其之前私放豢养的死囚,怕是还有遗留在外,王爷受命领军前往处理此事,今日便要启程,无法亲自前来观礼,望郑大人见谅。”

    对哦,安阴虽然被处置,但是那个烂摊子还要慢慢收拾,尤其是牵涉太多官员,又逢灾地重建,官员是撤是留,是严惩不贷还是以百姓为先秋后再算账,后续种种,都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