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 历史军事 > 嫁娇女 > 章节目录 第370页
    ……

    贤太妃被郑芸菡带到嘉柔居。

    卫元洲身为外男,即便是王爷之尊,也不好踏足,一个人去了侯府花园。

    刚一坐下,贤太妃便盯住她,没好气道:“你们两个,准备瞒我多久?”

    郑芸菡也不意外,只冲她笑:“太妃都知道啦?”

    太妃感慨摇头:“我儿不易啊。”

    郑芸菡轻轻咬唇,竟不知如何接话。

    手忽然被握住。

    太妃的手保养的极好,虽上了年纪,但手掌柔滑,一点也不粗糙。

    “芸菡。”太妃笑看着她,“太妃老了,很多事情管不动,也并不想多管。只有几句话,想与你说一说。”

    郑芸菡心头忽然发沉。

    通常,身为婆母的人都会说些什么呢?也许会规劝引导她如何做好一个妻子,如何守本分,如何为王府开枝散叶,延续血脉……

    太妃扫过她强装镇定的小脸,缓缓开口——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城外寺庙,瞧见了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爬着长阶,一时好奇打听,才知他们年轻时育有一子,孩子还在腹中时,险些没了,那丈夫便上香祈祷,若能保孩子平安,他愿折寿十年,年年还愿。后来妻子顺利诞下麟儿,知道此事,自那以后,他们每年都一起还愿,妻子除了还愿,只求一件事,要折寿,就让他们夫妻一起。”

    “他们一直守着对方,牵着对方,唯恐满天神佛算错了寿数,先将谁带走。”

    郑芸菡听得动容,慢慢抬起头来。

    太妃笑意温和,摸摸她的头:“太妃活了很多年,看过很多事,也曾风光过。可万般诸事过,却觉得,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皆可得,唯有一个由始至终与你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的人,才是难得;待风姿

    不再,颜色褪去,那份相互陪伴扶持的心意历久弥新,才是难得。”

    她苦笑着摇头:“从前我为洲儿寻觅良人,便是冲着这个去的,你别看他好似满身尊荣,其实他小时候,吃了很多苦。我不求别的,只希望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能在他心里,让他活的有滋味些。”

    “可这孩子,铁打一般顽固,竟将婚事理解成一门买卖交易似的,他要的妻子该是如何如何,他身为丈夫又能给出什么,恨不能跟对方列的清清楚楚,明码实价,才显得磊落。可这不是夫妻该有的样子。也不是我希望他该有的样子。”

    说到这里,太妃的表情愉悦不少:“可自他从万宝园回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变化将我都吓了一跳。有一日,他竟对我说,他明白我从前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他有了一个心仪的小姑娘,可她还太小了,是不是可以不要着急,让他慢慢把她娶回家。”

    郑芸菡心尖一揪,“太妃……”

    太妃笑的合不上嘴,“知道那人是你,太妃真是开心极了。”

    她怜爱的抚着郑芸菡的鬓发:“我今日与你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是立刻娶回家,还是慢慢娶回家都好,世俗礼节,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但在一起的日子,是你们两人自己的。只要你们都在对方心里,将日子过得有滋味,是怎么个过法,只有你们自己能决定,知道吗?”

    说到这里,贤太妃话锋一转,语气带了些打趣:“我那硬轴的儿子,我苦口婆心劝了多年,都没将他多劝出一丝柔情,快三十的年纪,才想到要哄小姑娘!我且告诉你一个秘密——他从前将我说的话都当做耳旁风,为了哄你,已请教我多次,一张脸皮快被自己打肿了,真是叫我畅快!你不要客气手软,尽管将他拿捏起来!”

    郑芸菡凑到太妃面前,蹲身抱住她的腰,眼眶微微红:“太妃这是两头军师,就不怕王爷晓得了,与你置气吗?”

    太妃听着她娇软的声音,环着她的腰如同撒娇,一颗心又软噗噗的膨胀:“他敢!什么都不懂,还不是得乖乖来请教我这个母亲!”

    那一瞬间,郑芸菡想起卫元洲对她说过的话。

    他愿意把他的母亲,也分她一半。

    很多年以后,她仍然觉得,这就是世上最动人的求亲。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太妃看了一眼门外:“差不多快到传饭的时候了,你且可怜可怜他,去看看他吧。听说这几日你都留在府里照看,他连太仆寺都懒得去。”

    郑芸菡红着脸点头,扶着贤太妃在小榻上斜倚小憩后,提着裙子跑出门。

    下一刻,她被拐角伸出来的一双手抱走。

    熟悉的手感,熟悉的力道,她安静如鸡,乖乖被掳。

    周围全是他的气息,郑芸菡轻轻仰头,他的吻已落下来。有点急躁,还有点惶恐和不安,仿佛要这样触到她,感受她的气息和滋味,确定她是真的,才能放心。

    郑芸菡心中暖噗噗,格外配合他,双臂勾住他的脖子,垫着脚迎送。

    卫元洲一愣,越发动情的抱住她。

    再亲下去,下人就该来传饭了。

    卫元洲微微喘息着松开她,眼里全是她:“这几日,侯府发生什么事了?”

    郑芸菡笑道:“已经没事了。”

    卫元洲问:“你也没事?”

    郑芸菡听懂话中深意,主动啄了他一下,脆生生道:“没事呀。”

    卫元洲看着她眼中载笑,忽然对母亲十分感激。

    自打知道侯府有事,她连太仆寺都不去了,他的一颗心都没落下过。他已经清楚她心里种着什么病根,唯恐她刚刚应下,又因府中和她大哥大嫂的事心生退意,不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