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 历史军事 > 麦子古代天灾逃荒囤货记 > 章节目录 第171节
    一些女子揣测不安地开?始打量起面前这些大官的神?色。

    这些女官可真神?气啊,背挺得直溜直溜的,跟黄子歇大人比起来也不逊色。

    还有旁边那个?女将军,长?得像是寒衣族的人,手臂上的线条修长?又蕴含着力量,看着就很踏实。

    “你们还愣着干嘛?管事开?招考了。”

    听到旁边官兵的提醒,这些女子才如梦方醒,急急忙忙去桌岸上,拿出官府免费发放下来的炭笔应答。

    然后是紧锣密鼓的面试环节,直到录取结果?出来,坐在考场中的女子们还是如梦方醒的样子,晕忽然飘忽所以。

    不敢相信真的就像月珠那样说的,当真是个?小管事了,每月都能拿工坊发下来的钱筹。

    麦子等到这场管事招收结束后,将前来应召的女子聚集在一起,宣布了妇幼会的成立:

    “过几日,东女国会出现一个?专门负责女子相关部门的妇幼会,将面对所有女子招收属下的官员,无论籍贯皆可前来应考,时间,八月初五,地点,萧池洛都阳城合城官府。”

    这个?消息出来,只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大多数都是困居宅中的年轻女子乐于提起。

    最初,人们以为,妇幼会只是一个?用来监察百姓的部门,起一个?表面作用。

    后来,小到每家每户的男女纠葛问题,各种家暴,强迫行为,都有妇幼会成员的身影出现。

    妇幼会的存在,不仅是提高了东女国的女性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从另外一方面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第191章平定天下(完结)

    吴天赐等人被抓去了县衙候审,制衣坊的管事招收也出了结果。

    管事考察的便是查账算筹这部分,女娘们细心,轻松就拿到了头?部的分数。

    敢同黄月珠一起前来的人都是有胆识的女子,笔试一关?过了,面?试更是轻松。

    围观的百姓看了个热闹,交头?接耳地在谈论什么,有鄙夷的神色,也有羡慕的眼光。

    过了管事招考的女娘们正围在一团,开始庆祝欢呼,黄月珠被?淹没?在其中。

    黄子歇正急急忙忙的编册,下发每个管事的业务指标。

    黄老汉佝偻着背,不敢相信眼前两个明亮的女子竟然是当初那俩脏兮兮的黑猴子。

    “黄老汉,以前怎么没?瞧见你还有子歇,月珠这两个小孩。”

    小草有些好奇,当初黄老汉担着两个箩筐赶路,除了黄大哥,就别无他人了。

    如今黄老汉身上凭空出现了一个二儿子,一个小女儿,黄大哥却不见踪影。

    黄大哥便是黄老汉的大儿子。

    “唉……说来?话长……”

    当年黄老汉跟麦子他们分开后,相约在中洲城再见。

    黄老汉跟他们村的人一起进?了郦县避难。

    麦子小草她们则是继续向中洲城赶路。

    谁知道当晚就遭到了一波暴动,黄老汉的大儿子就此殒命在郦县。

    黄老汉则是孤身一人前往了中洲,和另外两个儿女相聚,可惜黄氏也在路途中病逝。

    后来?天下太平了些,黄老汉才带着仅剩的一双儿女,回到了下林郡,做起了老本行。

    麦子有些唏嘘,那些年逃难的日?子,至今犹然记忆深刻。

    黄老汉有些惆怅道:“要是当初和你们走?就好了,说不定我那大儿都?已经娶妻生子了。”

    当初黄老汉觉得外面?露宿危险,哪里能想到?偌大一个郦县,重重官兵把守,对城内的暴动竟然视而不见。

    麦子闻言,双眼也暗淡了一些,石老他们倒是平安到了周国。

    也还不是死于非命。

    “黄老汉,你看,子歇和月珠如今还好好的,凡事都?要向前看。”

    小草拍了拍黄老汉的肩膀,宽慰着这位蹉跎了半生的老头?。

    若是黄老汉生在太平盛世,有这么一手精湛的木工活,如今说不定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大富绅了。

    “石…陛下,辅政大人,你们是真正的有本事!十三郡的百姓虽然愚笨,时间久了,他们总会开智的。”

    黄老汉有些激动,将脱口而出的称呼咽进?了嘴里。

    东女国的两位最高掌事人极其重用女子,甚至不顾天下礼法,强行施行下去。

    古话说,物极必反。

    可是在东女帝的手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时宜。

    麦子在此处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落后就会挨打?。

    东女国如今兵强马壮,如同烈火烹油,谁有这个胆子敢出头?。

    连黄老汉都?明白东女帝的用意,更何况天下人,更别提就在跟前的十三郡百姓。

    这些人只想着三人成虎,众口砾金,不会这么巧就将他们从人堆里揪出来?。

    吴天赐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那工坊里招收的工人,可比役夫上工赚得还要多,更何况役夫那些活计,又苦又累。

    哪有工坊里清闲又体面?。

    于是,族里的这些老骨头?,直接开了堂会,变相软禁了女人们外出务工的权利。

    将这些机会,留给了堂哥或是表叔这些嫡亲的子孙。

    女人是要外嫁的,不属于他们的本家。

    黄老汉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有此一说,是不愿这位女帝恶了这里的子民?,放弃这里,这才是他们的悲哀。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的物资缺乏,所?以这些人刚看到甜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争夺,尤其是经历过金国这种出尔反尔的朝廷。

    麦子点头?,正如黄老汉的意思,若是将这些人放在现代?去。

    即使重男轻女,有法律监管,有妇联保护,总能保护女性的重要权益。

    只有贫弱的国家,没?有暴劣的子民?。

    和黄老汉叙旧了许久,看到黄老汉重展笑颜,才放心地将黄老汉送回家去。

    毕竟若不是她和小草,也不会勾起黄老汉的伤心事。

    不久后,

    在东女国的大小城池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么几栋建筑物。

    其中一栋则是麦子主张修建的役夫书院,和代?邑的书院同样的规制。

    役夫的孩童们不仅可以免费入学?,只需要交纳一些书本的费用,还可以申请住宿。

    上满三年,就能靠结业证和东女国的籍贯继续去官署的书院上学?。

    这样一来?,即使是役夫的孩童,也不会落后同龄人许多。

    除了役夫书院,另外一栋便是修建的三层高楼,还有东女国专属的国印在这栋建筑物上出现。

    高楼的正中是一块雕刻好的长方形白砖,上面?刻写着妇幼会三个大字。

    里里外外进?出的都?是一些女子,戴着官帽,束着高高的马尾,时不时地抱着一卷卷典籍刻撰录写。

    妇幼会的外面?,还派了城兵把守。

    进?出的女子中,其中一人便是当日?在下林郡的风云人物,黄月珠。

    如今已经是萧池妇幼会的主负责人。

    有了黄月珠的这么一闹,十三郡的各个城池先后都?站出了不少女子,打?破了之?前的僵局。

    各大工坊中,也都?出现了女子的身影。

    就连铁匠铺这种苦劳力的地方,也能见到一些力大无比的女人出现。

    干起活来?丝毫不逊色于男人。

    有了妇幼会的坐镇,十三郡很快步入了正轨,大批工坊都?顺利招进?了不少工人。

    生产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

    从代?邑,科斯等地运来?的树种,也顺利下发到了各家各户。

    依旧是沿用的科斯那边的植树政策,役夫领取树种任务,按植树的功绩点领取上工补贴。

    西北的风沙大,麦子耗费这么大的人力财力去治理风沙,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当年的合州沙尘暴事件。

    一场风沙,让一个偌大的合州变成了一座小城。

    经过数年的天灾,如今这边地貌已经严重沙化?,除了山林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裸露的白沙土。

    若不是当年她和小草亲自从这里走?过,怕也是认不出来?原来?的地貌了。

    要是再来?一场沙暴,西北十三郡很可能会变成小小的十三镇。

    百姓们正在卖力地撅土坑,埋树苗,为了防止大风将树苗刮跑。

    不少人手动给这些树苗做了个小棚子,或是找来?石头?固定在四?周。

    一抹绿意从灰白的大地上逐步蔓延开,灰败的大地上焕发出了生机。

    有了小草这个行动的生命之?源,西北的地慢慢被?救活,中洲大河的分支也被?疏通。

    中洲大河的水流重新流向了十三郡的土地。

    一直流传在十三郡百姓口中的南方大水车,也在河道上出现了身影。

    麦子小草在西北十三郡待了足足两年多的日?子,亲眼见证着沥青路全面?铺设完成。

    一尘不染的路面?上,行走?着许多百姓,推着小车或是挑货担。

    街上处处都?支起了小摊,十分热闹。

    从十三郡的工坊里生产出来?的商品,已经是市舶司外贸的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