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 历史军事 > 随身博物馆 > 章节目录 第384章
    姥爷是附近有名的老猎人,爱狗如命。

    如果是普通的狗,送人也就送人了,以往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姥爷死活不舍得送人的六条狗崽,应该都是好狗。

    爱狗的人,看到好狗,不舍得送人,也能理解。

    “行,回头走的时候,姥爷给你拿个筐装上。”姥爷一听张俊平要养,二话不说,直接就答应下来。

    这下,连大舅都跟着撇嘴。

    这老头子,偏心偏的没边没沿了,见了外孙子一点原则都没有了。

    “六妮来了!哎呦,你们这一大家子都来了?”大妗子抱着一个一岁多点的孩子从外面进来。

    “大嫂大妗子。”张俊平一家站起来和大妗子打招呼。

    “平子,安子你们都来了!这位是……”大妗子在屋里看了一圈,定格在邱文燕身上。

    “燕子,这是大妗子。

    大妗子,这是我媳妇,带过来给姥爷姥姥,大舅大妗子看看。”张俊平赶紧给双方介绍。

    “大妗子!”邱文燕上前叫人。

    “哎呦,这闺女长的真有福气,长的不光俊还好生养!”大妗子上下打量了一下邱文燕,满脸欢喜的说道。

    一句话说的邱文燕满脸通红。

    可是没办法,这个时代就这样。

    婆家这边的亲戚见了,看的第一眼就是好不好生养。

    这是上千年以来的传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就连红楼梦里,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也是嫌她身子薄,不好生养。

    一个薄字,说明了一切。

    “你们还没吃饭了吧?我去给你们做饭!”大妗子把孙子交给大舅,转身就要去做饭。

    其实,姥爷他们也没有吃饭,现在是冬天,地里没活,所以他们一天就吃两顿。

    “大媳妇,杀只鸡,再把梁上的腊肉割一块。”姥爷开口说道。

    “爹,大嫂,不用忙活,我们不饿,吃了饭来的。”张母赶紧拦着。

    “你不饿,孩子们能不饿?大媳妇快去做饭吧!”姥姥也跟着开口吩咐道。

    张母也不再阻拦,起身跟着去厨房帮忙。

    赵玉芝,红把孩子交给自己男人,也跟着出去帮忙。

    邱文燕一看,只能也跟着出去帮忙。

    中午的饭菜,在山区绝对属于丰盛了。

    做了两桌,都是老母鸡炖野兔,蕨菜炒腊肉,木耳炒肉,炒鸡蛋。

    虽然只有四个菜,可已经是倾尽所有。

    吃的馒头也是现蒸的,二合面馒头。

    姥姥,张母,大妗子,邱文燕等女人在里间屋吃饭。

    姥爷,大舅,张父他们这些男人则是在堂屋里喝酒。

    大舅拿出一壶地瓜烧,给众人倒上。

    可是,大舅基本上就没有动筷子,只是拿着筷子在菜上比划一下,让大家吃菜。

    吃完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他们该告辞离开。

    姥爷把六条狗崽,用一个荆条筐子装好,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软草,还铺了一层棉布,上面也盖了一个小孩的破棉袄。

    “平子,好好养着,这都是好狗!”姥爷有些不舍得叮嘱道。

    “姥爷,您放心吧!您养狗的本事,我可是都学会了。”张俊平接过来,背在身上,然后笑着说道。

    那边,张母拉着姥姥的手,也是有些不舍得走。

    虽然离得不远,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可是一年到头真见不了几回面。

    每一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

    “娘,等过了年,天暖和点,我接你们去家里住几天。

    我们现在换了大房子,住的开。”张母摸着眼泪说道。

    “好,好!等平子结婚,我就去!”姥姥也是红着眼圈,拉着张母的手不愿松开。

    “英文,你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

    明年平子结婚,又要花不少钱。

    我不缺吃不缺穿的,不用你们担心。”姥爷指着地上的东西,对张父说道。

    “爹,你不用担心平子,他结婚,我这个当爹的,一分钱没花。

    你大外孙子现在出息了,自己在城里买了一套大院子。

    还给我们两口子买了一栋三层的酒楼,过了年就开业。

    大哥,等过了年,让栓柱和长生他们去我那儿,我给他们在酒楼安排个活,总比在山里强。”张父笑着说道。

    这一刻,张父很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男人致死是少年,都有人前显圣的欲望。

    “我就知道,就知道我大外孙子有出息。”姥爷捋着胡子开心的笑道。

    “英文,平子买院子,买酒楼,这不会犯错误吧?

    他年轻不懂事,你当老的的,可不能跟着胡来。”大舅担心的说道。

    “大舅,现在政策变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你看着办,明年,最迟后年你们大队,就要分田到户了。”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大舅老了,也不懂那些,你可要自己把握好。”大舅依然有些不放心。

    “大舅,没事的!

    刚才我爸也说了,你让栓柱哥两口子,长生两口子过了年,都去城里吧。

    在酒楼干活,总比在山里强。”老爸都已经开口了,张俊平也跟着劝道。

    说起来,姥爷姥姥这一辈子也是不容易,七个子女,最终活下来的就大舅和张母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