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 玄幻魔法 > 烽皇 > 章节目录 分段阅读_第 703 章
    非一州可比,亦早作打算,统筹布局,臣知晓大人雄才伟略,不拘于眼下三州,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若是没有足够厚实的基础,难以支撑起将来的战事,尤其是光州和寿州,物产富饶,各有侧重,却又不比浍州这般皆在掌握之中,须仔细应对,方能为我所用。”

    陈蔚这一上来就是这样一番话,让江烽也是大为惊讶。

    看来寿州之得对陈蔚刺激甚大,尤其是陈氏进入寿州之后,这算是真正把陈氏一族与自己绑到一起了,所以陈蔚已经迫不及待的在为自己谋划了。

    这可喜可贺。

    之前虽然陈蔚也算勤勉,但是江烽清楚,陈蔚内心恐怕也还是彷徨犹豫的。

    作为陈氏一族的头面人物,陈氏在固始的田土被置换出来,损失不小,纵然有盛唐和霍山那边作补偿,但是两县垦田投入巨大,且尚有蚁贼这一不确定因素,所以陈氏内部虽然默认了这一“合作”,但是也是bi于无奈之下。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眼见得取下寿州,淮右水军阻隔淮水,淮北蚁贼难以入侵,盛唐、霍山收获在即,而且现在陈氏又可进入寿州三县垦田,这一切都让陈氏顿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这巨大的反差让当初立力主拥戴江烽的陈蔚成了有先见之明的智者,其在陈氏内部地位也是无人可以替代了。

    现在陈氏要做的就是牢牢的追随江烽,陈蔚也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为江烽谋划。

    陈蔚也清楚自己在大局谋略上并无出彩之处,也不通武道,唯有政事庶务才是自己强项,在这方面他有这份自信,能有所作为,为江烽献计献策。

    所以他现在要为江烽效犬马之劳。

    第一百二十六节竞争

    ()!!

    “子良有何好的建议?”江烽对陈蔚的建议倒也十分重视。

    陈蔚在固始县令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升任浍州长史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能把浍州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固始检地之策的顺利推行固然有陈氏配合的因素在其中,但也有陈蔚在人员安排上的妥善有关。

    “以臣之见,自大梁入主中原一来,朝廷偏居关中一隅,虽然也有科考之制,但由于朝廷令不出关中,对读书人的吸引力日减,若是可以,淮右不妨求取朝廷许可,在淮右举科,规模可大可小,吸引人才来投。”陈蔚顿了一顿,“淮右三州之地,照说自然无资格举科,但淮右人才匮乏,若是能以科考来吸纳人才,也能稍稍缓解不足之虞。”

    江烽对唐代科举制度还是比较了解的,唐代科举制度一般是先经解试,后入省试,尤其是省试规模甚小,考取不易。

    随着李唐势力萎缩,仅保有关中之地,这解试和省试自然式微,考中了却无官可做,谁人还有兴趣?

    因为省试的取消,加上战乱不休和藩阀势力的膨胀,文官体系的影响力日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武将体系的日渐兴盛,加上术法一道的兴盛,文官体系就越发显得暗淡了。

    但是江烽却也知道,武将体系固然很重要,术法一道更应倡导,但文官政务体系一样不可偏废。

    文官治理体系的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务体制的顺畅,劝农、水利、仓储、刑法、商算、赋税、测绘、建造等等这些事务都需要一大批熟悉政务的官员来推动。

    哪怕是到了近现代社会,这种文官体系及其延伸到末端的吏员体制的运作是否顺畅,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江烽认为在当下这种封建时代体制下,就更为重要,那种偏重武将体系和术法体系更多的是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效益。

    陈蔚提出的要向朝廷获得特别恩赐,在淮右之地先行解试,再行省试,吸纳人才,无疑是一个有些惊世骇俗的建议。

    要知道解试简单,但省试那必须是在尚书省,淮右之地何德何能敢行省试?朝廷特许恩赐,似乎也难以在这方面开戒才对。

    不过陈蔚的建议开始让江烽打开了一条思路,那就是开解试,也就是州试。

    州试规模不妨扩大一些,哪怕-